1. 啤酒制造原理及過程
答:啤酒太空桶的工作原理是:從洗瓶機出來的潔凈瓶子由輸瓶帶送入灌裝機的進瓶螺旋,經進瓶星輪送至回轉臺的托瓶氣缸上并升高.瓶口在定中裝置的 導向下緊壓灌裝閥的下料口,形成密封。
瓶子在被抽真空后,貯液缸內的背壓氣體(CO2,)被沖人瓶中,當瓶中氣體壓力與貯液缸內氣體壓力相等時,液閥在液閥彈簧的作用下開啟.此時啤酒通過回氣管上傘型反射環的導向作用.自動沿瓶壁灌入玻璃瓶內,玻璃瓶中的CO2,通過回氣管被置換回貯液缸內.當酒液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將回氣管口封閉時.自動停止下酒。
然后將液閥和氣閥關閉,排掉瓶頸部位的壓力氣 體以防止帶氣酒液在玻璃瓶下降時的噴涌,這樣便完成了整個轉換過程。
2. 啤酒的制作過程簡述
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制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藥用價值,紛紛用啤酒制作藥物。希臘人也非常熱愛喝啤酒,他們從埃及人那里學會了釀制啤酒的方法。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公元1世紀,愛爾蘭人自行釀制出了一種跟現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3. 啤酒生產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啤酒中含有的物質能夠與白酒相沖,從而使得飲酒者吐掉胃中的白酒。胃中不存在白酒,那白酒帶來的不良反應自然消除。萊垍頭條
在現實生活中,正式場合白酒的出現次數更多,而啤酒則普遍出現在三兩知己間或者大排檔和燒烤。啤酒和白酒,盡量別飲酒。萊垍頭條
4. 啤酒制造原理及過程圖
家庭自釀啤酒的原理與工業釀制啤酒的基本原理一致。 其主要過程為:大麥,或者其他的谷物,發芽后產生大量的酶,這些酶可以將谷物中的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酵母的作用下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形成啤酒。
1、粉碎:研磨麥芽顆粒;
2、出糖:粉碎后的大麥芽在熱水中浸泡,釋放放出麥芽糖,形成麥芽糖汁;
3、過濾:麥芽糖汁與谷物分離;
4、熬煮:麥芽糖汁被煮沸,并添加啤酒花來調味道;
5、冷卻:麥芽汁冷卻后,投入酵母發酵;
6、發酵:酵母在發酵過程中將糖汁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發酵過程大約半個月以上,讓啤酒成熟;
7、裝瓶:在裝瓶時加入少許糖,使啤酒在瓶中發酵,產生二氧化碳;
8、儲存:儲存可以使啤酒的風味更加飽滿,成熟,根據啤酒種類的不同,儲存時間為1至6個月,至此,啤酒的釀制完全結束,只需繼續等待7到10天,讓瓶內產生了足夠的二氧化碳,將啤酒冰起來,就可以開動了
5. 啤酒制造原理及過程分析
1、粉碎。把麥芽研磨成粉末,加入溫水,生成麥芽汁。
2、過濾。麥芽汁被傳送至過濾器中去除皮殼等固體物。
3、加熱。麥芽汁煮1至2個小時,加入啤酒花。
4、冷卻。冷卻至8攝氏度,并被充入壓縮空氣。
5、發酵。加入酵母,麥芽汁里的麥芽糖轉化為酒精。
6、成熟及儲存。這是成熟的過程,即在0攝氏度的存儲罐中存放,這會使啤酒形成獨特風格
6. 啤酒的制造原理
1、能有效的減少脂肪的攝入,啤酒幾乎不含脂肪和糖,優質蛋白可緩慢釋放能量,保持血糖的穩定,同時優質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腹感,防止吃太多食物,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又減少脂肪和熱量的攝入。
2、可以直拉減少脂肪的吸收,含大量優質膳食纖維,吸水膨脹后可以吸附脂肪,它可攜帶著吃進胃腸的脂肪從大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肪的吸收。
3、有效的減去體內淤積的脂肪,富含的B族維生素、稀有礦物質能增進基礎代謝,加快體內脂肪和能量代謝。脂肪細胞被排空后,很容易再次充滿脂肪,形成反彈。啤酒法的優勝之處就在于三大天然元素(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酵母鉻等微量元素)將脂肪細胞排空的同時,迅速填入均衡的營養(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核酸等)。
看過之后是不是眼前一亮呢?為什么別人喝啤酒就能,而自己卻只能喝出啤酒肚呢?其實還是大家喝啤酒的方式方法不正確,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控制住自己。通常情況下,啤酒一天一次,一次多不要超過一杯或者是一罐。如果啤酒喝多了,胃部被撐大,將會導致我們的食量變大,慢慢的就會使人變胖,因此啤酒一次飲用的量不宜過多。
7. 啤酒的制造過程
需要
發酵過程中,酵母將麥芽汁中的葡萄糖轉換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氣體,同時為啤酒增加酒精含量和碳酸飽和度。開始發酵過程時,要將冷卻后的麥芽汁轉移到已經添加了酵母的發酵容器中。如果要制造麥芽酒,則將麥芽汁在20攝氏度的恒溫下保持大約兩周。如果要制造陳貯啤酒,則將麥芽汁在9攝氏度的恒溫下保持大約六周。因為發酵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必須不斷給發酵罐降溫,保持適當的溫度。這些發酵罐的容量超過9085升,也就是說,一個發酵罐可容納四批麥芽汁。因為發酵最少需要兩個星期
8. 啤酒生產工藝原理
一、酒精發酵
酒精的形成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催化條件。糖份是酒精發酵最重要物質,酶則是酒精發酵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在酶的作用下,單糖被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其他物質。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帕斯特發現酒精發酵可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進行。寫了“發酵是沒有空氣的生命活動”的著名論斷。酒精發酵是最重要的釀酒工藝原則之一,酒精發酵的方法很多,如白酒的入窖發酵、葡萄酒的糟發酵室發酵、黃酒的落缸發酵,啤酒的上發酵下發酵等等。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通過人工化學合成的方法也可制成酒精,而不僅僅局限在發酵這一方法上。
二、淀粉糖化
酒精的生產離不開糖,但是在一些釀酒的原料中不一定都含有糖,這時就需要對一些不含糖的原料進行一下工藝處理,從而得到所需糖份。采用淀粉酶進行淀粉的水解。當水溫超過50℃時,淀粉溶解于水,淀粉先經液化酶液化生成糊精和麥芽糖等中間產物,再經酶糖化使麥芽糖最后逐漸變為葡萄糖。我們稱這一過程為淀粉糖化。從理論上說,100公斤淀粉可摻水11.12升,生產111.12公斤糖,再產酒精56.82升,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達不到這個數字,這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糖化淀粉過程一般需用四至六小時,糖化好的原料可以用來進行酒精發酵。
三、曲的種類及制曲方法
曲是一種糖化發酵劑,是釀酒發酵的原動力。要釀酒先得制曲,要釀好酒必須用好曲。制曲本質上就是擴大培養釀酒微生物的過程。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經糖化、發酵釀成酒,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酒的質量和產品。根據制曲方法和曲形的不同,中國白酒的糖化劑可以分成大曲、小曲、麩曲、酒糟曲等種類。
①大曲:又稱塊曲或陳曲,以大麥、小麥、豌豆等為原料,經過粉碎,加水混捏,壓成曲醅,形似磚塊,大小不等,讓自然界各種微生物在上面生長而制成,統稱大曲。
②小曲:又稱藥曲、南曲、酒藥,曲坯較小,主要用大米、小麥、米糠、藥材等原料制成。
③麩曲:又稱皮曲、塊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④酒糟曲:用酒糟加麩皮制成。纖曲用纖維素酶菌制成。液體曲將霉菌接入液體培養基中制成。制曲是中國白酒重要的釀酒工藝之一,曲的質量對酒的風格影響很大,以至人們常以曲種來確定酒的名稱,如大曲酒,小曲酒等。
四、原料處理
任何酒品的質地優劣首先決定于原料處理的好壞,酒品的釀造務必在原料處理上下工夫。酒業圈中有一句俗話“三分技術,七分原料”,說的是要釀出好酒原料是根本,技術是關鍵。我國地域遼闊,釀酒原料種類甚多。如黑糯米、薏仁米、喬麥、小米等五谷雜糧,都是釀酒的絕好原料。不同的釀酒原料的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選料、洗料、浸料、碎料、配料、拌料、蒸料、煮料等等。酒類新產品開發空間很大,可以利用本地特產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酒類產品。
五、蒸餾取酒
蒸餾是提取酒液的主要手段。釀酒原料經過發酵后獲得的酒精和水份,同時還含有一部分香型物質。如何將酒精分離為氣體和液體呢?酒精的理化性質對我們有所啟示:酒精氣化溫度為78.3℃,發酵過的原料只要加熱至78.3℃以上,就能獲得汽體酒精,冷卻之后即為液體酒精。不同質量酒液的形成是因為由于溫度的作用,在加熱過程中,水分和其它物質會摻雜在酒精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摻雜的情況也隨之變化,蒸餾溫度在78.3℃以下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頭”;78.3℃-100℃之間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心”;100℃以上取得的酒液被稱作“酒尾”。酒頭和酒心的質量較好,雜質含量較低,為了保證酒的質量,釀酒者常常有選擇的取酒。我國名酒用“掐頭去尾”工藝進行蒸餾取酒的不乏其例,世界名酒釀造大多采用此方法。
六、老熟陳釀
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且不醇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貯存一定時間,讓其自然老熟,可以減少新酒的刺激性、辛辣味,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比較協調,這種現象在釀酒行業里稱為“老熟”或“陳釀”。如法國勃艮地紅葡萄酒和中國黃酒;許多酒的新酒常顯得淡寡單薄,如中國白酒和蘇格蘭威士忌酒。這些酒都需要貯存一段時間后才能由蕪液變成瓊漿。陳釀的做法是將酒放在陶、瓷或酒海等具有輕微透氣、滲漏性的容器內。如法國勃艮第紅葡萄酒用大木桶裝室內貯存,中國黃酒用壇裝泥封口入土貯存。有的中國白酒用瓷瓶貯存,有的蘇格蘭威士忌用橡木桶貯存。隨自然界溫度變化而不人工調整。在陳釀期間,使酒質發生變化的奧妙在于隨著貯存日期的不斷延長,酒體進行自發的反應。當然對陳釀也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陳越好,要根據酒型、氣溫等各方面的條件決定。世界上眾多的名酒之所以味美優雅,與其陳釀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陳釀中各種變化對酒體影響較大,或許揮發增醇,或許浸木奪色,酒品的風格在老熟陳釀過程中逐漸完美明朗起來。
七、勾兌工藝
勾兌是釀酒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藝。簡單說就是白酒剛釀造出來以后,不同車間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由于原料質量不穩定,生產季節更換,操作工人變更等原因,人們不可能總是獲得完全相同質量的酒液,這時就需要勾兌統一口味,去除雜質,協調香味。然而勾兌不是簡簡單單的向酒里摻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是平衡酒體。有時一種年齡的酒兌上另一種年齡的酒,一個地區的酒兌上另一地區的酒,一個品種的酒兌上另一品種的酒,都能得到色、香、味、體更加協調的新酒品。這是一種保持獨有風格的專門技術。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風格,勾兌時務必將各種相配或相克的因素全面考慮進去。這個工作難度頗大,個人經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勾兌工藝中選擇和確定配兌比例是最關鍵的工作,好的勾兌者在不少名酒產地被譽為藝術大師。
9. 啤酒制造原理及過程視頻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①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②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酶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酶(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③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強,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④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⑤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10. 啤酒釀造原理和生產工藝
啤酒釀造專業是:該專業是工科類。
工科類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工科的培養目標是在相應的工程領域從事規劃、勘探、設計、施工、原材料的選擇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是要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所以啤酒釀造專業屬于工科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