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華潤雪花廣東區域公司》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雪花啤酒是哪里生產的?
雪花啤酒是北京產的。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總部設于中國北京。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98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2016年華潤雪花啤酒總銷量達到1171.5萬千升[2],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約26%的份額。
發展:
2013年6月,世界品牌實驗室于北京發布了2013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雪花”再度上榜,位列所有品牌第28位,品牌價值為735.36億元。
2014年4月23日,中國啤酒年度峰會暨2013年度中國十大啤酒品牌發布會在北京盛大舉行,雪花啤酒從中外眾多啤酒品牌中脫穎而出,高居“2013年度中國啤酒行業十大暢銷品牌”榜首,更榮獲“2013年度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榮譽稱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雪花啤酒
雪花啤酒總公司在那
雪花啤酒總公司在中國北京。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 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98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
2016年華潤雪花啤酒總銷量達到1171.5萬千升 ,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約26%的份額。華潤雪花繼2011年企業總銷量突破1000萬噸后,2013年雪花啤酒品牌銷量達到1062萬噸,企業總銷量與雪花品牌銷量連續四年突破雙千萬噸。
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1997年10月18日,綿陽華潤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2月24日,吉林華潤啤酒有限公司舉行開業慶典。
1998年6月11日,大連華潤啤酒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竣工。
1999年6月4日,吉林華潤啤酒有限公司28萬噸啤酒擴建工程竣工慶典隆重舉行。由此,吉林華潤啤酒有限公司的生產能力躍居吉林省第一。
1999年6月23日,天津華潤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8月,天津華潤啤酒有限公司進行20萬噸擴建工程。
1999年11月華潤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怡寶食品飲料(深圳)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28日,鞍山華潤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18日,綿陽華潤啤酒有限公司完成年產量達20萬噸的技改和擴建工程,成為四川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之一。
2000年10月18日,天津華潤啤酒有限公司舉行20萬噸擴建工程竣工慶典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雪花啤酒
華潤雪花啤酒(廣東)有限公司怎么樣?
簡介:華潤雪花啤酒(廣東)有限公司(區域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是大型央企、世界500強華潤集團一級利潤中心——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旗下公司,生產和銷售中國名牌啤酒——雪花啤酒。
公司聚集了一批中國啤酒行業優秀的管理團隊與專業技術人才,擁有世界一流的啤酒生產與檢測設備,掌握著世界先進的啤酒釀造工藝與技術。公司憑借自身優勢,秉承勤奮、專業、自信、活力和創新的雪花精神,不斷創造著飛速發展的奇跡。2013年公司完美并購金威啤酒,成為擁有華潤雪花啤酒(廣東)有限公司(簡稱東莞工廠)、華潤雪花啤酒(廣西)有限公司(簡稱賀州工廠)、金威啤酒(東莞)有限公司、深圳金威啤酒釀造有限公司、金威啤酒(佛山)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汕頭)有限公司、深圳營銷中心、廣州營銷中心、潮汕營銷中心、***營銷中心等生產/經營實體的區域性集團公司,年產銷量將突破100萬千升。
公司在實現躍式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引下,不斷拼搏、精益求精,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必將引領珠三角仍至華南地區啤酒消費潮流。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總部設于中國北京。雪花憑借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專業化的管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雪花旗下已經營超過80家啤酒廠,擁有 30 多個區域品牌,年產銷量超過 1000 萬千升,自2006年起年產銷量穩居全國第一。
每一個人都不簡單,每一瓶酒才放光彩——快速成長中的華潤雪花啤酒期待與您暢享成長!
法定代表人:侯孝海
成立日期:2004-09-02
注冊資本:5585萬美元
所屬地區:廣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1900765724131Y
經營狀態:在營(開業)企業
所屬行業:制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英文名:China Resources Snow Breweries (Guangdong) Co., Ltd.
人員規模: 1000-4999人
企業地址:東莞市東城區科技工業園
經營范圍:生產和銷售啤酒及副產物。(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華潤雪花背后的老板是誰
從2003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加入WTO之后,進一步開放的中國市場逐漸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均衡游戲中,外資對于中國市場化的走向進一步確定。
進入2005年,外資進入中國啤酒業的步伐更為快速:
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億人民幣收購阜陽市雪地啤酒;
青島啤酒當天也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島啤酒的股權比例將由原來的9.9%增加至27%,成為青島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東;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簽約收購了“蘇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拋出全國發展新策略:公司正瞄準華東及華南啤酒市場,今年起擬斥資3億至5億元人民幣用作收購,預期今年落實一至兩個項目。
比利時英特布魯、英國紐卡索、荷蘭喜力、丹麥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國啤酒巨子也通過各種形式介入了中國啤酒產業。
“隨著外資收購速度的加快,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正在發生變化:最初啤酒行業有1000多家企業,經過收購兼并,目前還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業的數量還將減少。而這種競爭最終將帶來更高層面的較量。”對于外資的強勢進入,燕京啤酒集團副總經理畢貴索認為,“中國啤酒市場現在全球最大,而歐美多數市場已經飽和甚至萎縮,中國顯然是國際資本的一個理想目標,國內啤酒企業不但要抗衡外來資本,還要應對國內市場的競爭和整合,我們任重而道遠!”
資本整合:規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勝似一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兼并整合后的兩家人如何實現“1+1≥2”,處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團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廠如何在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定位自己,無疑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資就已看好中國的啤酒市場,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當時國內的多數大中啤酒集團被外資控股或收購,經過幾年時間的磨合最終還是因為不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和市場環境而紛紛兵敗。
經過十幾年的拼殺,以青啤、燕京、雪花為代表的中國啤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目前我國整體上仍有1/3的啤酒廠不具備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購完成其擴張的青島啤酒總經理金志國感觸頗深:“與國際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資產、贏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啤酒行業是一個靠規模實現效益的行業,但“規模≠效益”。稍微回顧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青島啤酒在早期的收購過程中,過于強調擴張的低成本概念,結果背負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業,當期成本低而運營成本高,較重的歷史包袱使青啤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形成真正的戰斗能力。青啤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積極探索國際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彌補前期的不足。
反觀燕京,則采用了“強強聯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當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對比較好開展。“強強聯合”模式的難處在于雙方都比較強大,個性十足,都是稱雄一方的諸侯,誰都不服誰,這是問題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這樣的個性,他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像燕京收購的漓泉啤酒,其總資產貢獻率現在達46.7%,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單產產量、利稅晉升到行業5強,雙方的市場、人才、機制優勢和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均得到了較好發揮,規模效應得到充分展現。
“規模對啤酒行業來講是有意義的,但現在很多大廠的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關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個公司,是一個大老板,實際上還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塊、各自為政,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啤酒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規模、布局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它是幫助我們實現市場占領和品牌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或過程,但它僅僅是一個過程,而非最終目的。”對于如何解決“1+1≥2”的問題,快速成長為行業三巨頭之一的華潤雪花啤酒的老總王群也深有感觸。
狂歡序幕拉開
經過產業整合后的啤酒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業整合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建立全國性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其中南北市場資源整合成為各家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工作重點。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都已到或將到廣東投資建廠,繼華潤啤酒6.8億元在東莞建立年產30萬噸啤酒的生產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設下10萬噸生產線,而青島啤酒已在粵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個生產基地。
2005年,各家企業在積極落實區域布局的同時,更是積極實施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戰略,紛紛爭搶高端產品市場。雖然其市場較小,但利潤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總產量20%的高端啤酒實現了50%的利潤,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舉動的外資啤酒企業宣稱,今明兩年將向市場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檔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圖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檔啤酒市場中能夠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廣州)北(北京)兩個市場的動態也非常值得關注。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紛紛到北京、廣東投資建廠,構筑戰略要塞;而青島啤酒今年更是大舉進軍北京市場,高、中、低端全面進入,南北對決之勢業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遺余力,華潤2004年請來世界級營銷大師科特勒,為其“雪花”品牌出謀劃策,顯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識的不斷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剛過,便傾力參與“世界十佳運動員”的評選活動,借勢掀起了新一輪的體育營銷高潮……
理性看待國際化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經過一番并購和發展后,現在的青啤、燕京、華潤三大啤酒集團暫居第一梯隊,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緊隨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魯、喜力這些世界啤酒行業的巨頭,在經過了原始積累階段后,還會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嗎?中國的啤酒企業如何與這些世界級選手同場競技?結果會怎樣?一二軍團中僅有的兩個未被外資操縱的本土啤酒企業——燕京和金星未來的命運又會如何?
“我們必須明確:國際化只是一個過程,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在關于國際化的問題上,燕京啤酒集團的副總經理畢貴索明確表示:“燕京啤酒國際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為了發展中國的民族啤酒工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幾大啤酒巨頭均已在中國安家落戶,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國際資本浪潮,擺在中國啤酒業面前的是鮮花還是荊棘?是坦途還是陷阱?是國際化還是被國際化?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啤酒業將走向何處?國際啤酒巨頭與中國啤酒的角力誰能勝出?中國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圍?
華潤雪花啤酒廠在華南區域有幾家分廠?
華潤雪花啤酒(廣東)有限公司(簡稱東莞工廠)
金威啤酒(東莞)有限公司 (被雪花啤酒公司收購)
深圳金威啤酒釀造有限公司 (被雪花啤酒公司收購)
金威啤酒(佛山)有限公司 (被雪花啤酒公司收購)
金威啤酒(汕頭)有限公司 (被雪花啤酒公司收購)
華潤雪花啤酒(廣西)有限公司(簡稱賀州工廠)
關于《華潤雪花廣東區域公司》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